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張宏嘉的經驗分享

撰文‧林淑欣
攝影‧陶明科

     儘管冷氣團來襲,台北天氣冷颼颼,17日的菁英會例會聯誼餐會仍熱鬧滾滾、交流熱絡。尤其本會理事、豐群企業集團董事長張宏嘉先生的經驗分享,講演「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的演變」,其生動活潑的敘述,引領與會會員穿越時空,回到那個台灣經濟正處於轉型的關鍵年代,一齊領略其佃農祖父的奮鬥、父親張國安如何創立三陽工業又在離開後創立豐群集團、以及如何培養接班人的家族奮鬥史。
     張宏嘉表示,他選讀台北工專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父親張國安也是台北工專畢業校友,在加上當時並不喜歡念書,熱愛機械,因而選讀不用再考大學的五專繼續學業。
     台北工專畢業後,張宏嘉很自然的到父親與友人共同創立的三陽工業任職,張宏嘉表示,到三陽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鎖螺絲、拆解、組合引擎和車體,同樣的工作持續一年五個月,當時心裡想,一個工專畢業生鎖了一年五個月的螺絲,這是何等的浪費啊!但現在回想起來,那又是何等的幸運啊!
     由於父親有意安排接班,張宏嘉在「鎖完螺絲」之後,開始到三陽各單位工作,主要在改善工作流程的自動化。張宏嘉舉例表示,當時三陽工業從內湖搬遷至新廠時,他就認為不僅只是硬體更新,軟體也要同步更新,三陽工業因此邁向電腦化。管理方面則創新推出「異常打卡制度」,也就是有異常、比如加班,才需要打卡,正常上下班不必打卡,創新管理效果出奇的好。
     平時不喜飲酒的張宏嘉表示,在擔任三陽工業營業部經理時,常和全國各地經銷商互動往來,因而練就了可以喝下一瓶高粱的實力。那時和經銷商關係都很好,建立相當的互信及友情,所以才有現金匯公司、再出貨的情形。「我也時常帶經銷商出國,一次就四、五千人,當時跳機很普遍,有一次我那一團就跳機跑了三人,回國後, 收到AIT處長的聖誕節邀宴,心想大概會有所責難,結果出乎意料,處長還感謝說跳機僅僅三人而已。在當時,平常一團四、五千人去美國,大概會有四、五十人滯留不返。」
     就這樣在三陽工業磨練了五年,累積相當多的工作經驗後,張宏嘉赴日習日語,十個月就通過檢定測驗,接著赴美至南加州大學攻讀企管碩士,一連串的充電學習,讓張宏嘉對讀書這件事產生興趣,甚至有申請攻讀史丹佛大學博士班的計畫。不過,張宏嘉說,就在看到唸博士的人大都是要從事教書和做研究後,即打消念頭,因為他對這兩領域並沒有興趣。
     返國後的張宏嘉,隨著父親張國安被「趕出」三陽,他也主動離開三陽並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張宏嘉回憶著父親交待他的話:「不要做與三陽競爭的事業」。因為這句話,張宏嘉踏入迥異於以往的領域,進駐來來百貨,開始在服務業領域嶄露頭角。張宏嘉說,一開始每一塊錢都是我經手的,接著再慢慢放,變成五十元、五百元、五千元慢慢放手。當時台灣經濟好、股市也好,百貨業利潤不錯。後來喜年來找上門,荷商萬客隆也來談合作,近悅遠來,事業就這麼的發展下來。如今,豐群水產一年處理五十萬噸的鮪魚,營業額有四、五百億元,集團各事業均欣欣向榮。
                                    
        回首頁